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达1300万次 大学生成主力军令人忧
我国每年人工流产达1300万次 大学生成主力军令人忧
国家人口计生委2013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。这还不包括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工流产数字。更让人担忧的是
大学生在避孕问题上不能被忽视,尽管他们对性安全的认识有所提高,然而,错误的想法和不足的常识依旧广泛存在,这不禁让人心生忧虑。
大学生避孕观念现状
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大学生群体里,有一些令人不安的想法。其中,相当一部分人,比例高达41%,竟然认为偶尔发生性行为不会引起怀孕。此外,还有32%的人,为了追求一时的快乐,放弃了采取避孕措施。这些数据反映出许多大学生对性行为的风险认识不够,同时他们也存在一种侥幸心理。这种错误的想法很可能引发意外怀孕等负面结果,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害。
在选择避孕方式上,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更偏爱使用避孕套,这一现象显示出多数大学生对性安全有了基本的了解。然而,仍有6%的学生选择服用避孕药,5%的学生依赖计算安全期,还有5%的学生选择了体外射精等相对不太可靠的方法。这些不同的选择反映出大学生在避孕知识掌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。
安全期避孕的误区
避孕法中的安全期依据对排卵时间的预估来决定何时避免怀孕,通常认为排卵日的前后四到五天是较容易怀孕的时期,而其他时间则无需采取避孕措施。众多大学生对此方法情有独钟,认为它既方便又实用。然而,这种方法并非毫无风险。部分女性的月经周期并不稳定,这给她们准确判断排卵期带来了挑战。即便月经周期一直稳定,每个月的排卵时间仍有可能变动,再加上记错日期的风险,这些因素都大大提升了意外怀孕的可能性。
体外射精的风险
一些大学生选择了体外排精作为避孕手段,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精子进入女性体内。然而,医生提醒我们,在射精前,男性已经会有少量的精子排出体外,这些精子的数量已经足够让女性受孕。因此,体外排精并不能确保避孕的成功。事实上,众多人过分依赖这种方式,未曾料到竟然意外地怀上了孩子,这不仅给自己,也给伴侣带来了诸多麻烦。
紧急避孕药的真相
紧急避孕药常被一些人用作事后的补救手段。但事实上,它的成功率并非绝对,仅为95%。此外,它并不适宜作为常规的避孕方式。紧急避孕药对月经周期有显著的干扰,有些女性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月经停止的现象。尽管如此,一些大学生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同房后,过分依赖紧急避孕药,却并未充分认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。
常见的避孕方法的利弊
在进行性行为前,男性应准确地将避孕套套在生殖器官上,这样做既无损女性生理,又能有效避免性传播疾病,其益处显而易见。至于药膜,应在性生活前将其揉成小团并置入阴道,待其溶解后才能起到避孕作用。然而,有些人可能会不小心吞食药膜或误将隔膜纸放入阴道,这样一来,避孕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。
女性长效避孕方式
宫内节育环适合那些打算在婚后一至两年内暂时不生育的新婚女性。然而,患有妇科炎症、月经不规律或量过多的女性,以及生殖器肿瘤患者,则不宜使用节育环。口服避孕药通过药物作用来抑制排卵,并改变子宫颈膜的性状。初次服用时,应从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开始,连续服用至第五天,每天服用一片。中国女性普遍担心服用避孕药会导致体重增加、皮肤出现斑点等问题,然而,实际上,现代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非常轻微,甚至对皮肤的美观有正面作用。长效避孕针通过血液循环逐步释放药物,其作用可以维持2到3年之久,不过,不少女性在使用后可能会遭遇月经周期不规律的情况。
关于大学生如何高效学习性知识和避孕技巧,各位有何高见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,同时,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,以此提高大家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度。